资质战略可休矣

|杨宝明  鲁班咨询  首席顾问

对资质升级,特别是升特级的无限迷恋正在严重误导中国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施工企业强大与否,资质是否唯一标志?是否最正确标志?几乎没有人认同这一答案,但不可否认,施工企业将企业发展追求和资源配置大量集中在资质升级。

中国建筑业资质管理是对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从近年情况看,其弊端越来越明显。“十一五”特级资质重新就位搞得鸡飞狗跳,却几乎没有任何新变化,从264家变成256家而已。非常高的资质标准让各企业消耗大量资源去满足,例如施工企业收购设计院等。能否有效提升竞争力还不妄下定论,但为参照一纸标准来制定标配,窃以为,成为累赘的可能性更大。

挂靠的普遍存在使资质管理的实际作用十分有限。同一个包工头,为了大项目中标,挂了特级资质,就代表了特级企业,普通项目为了少交管理费,挂了一级资就代表一级企业。听似很荒唐的事情在建筑业却大量存在,而所谓“特级企业”的施工水平可能与特级标准相差甚远,因此诸如骗子承包厨子施工的这类闹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特级资质造就了食利阶层,凭资质可收取很高(2~5%)的挂靠费,使得资质证书的含金量奇高无比,也使各种建造师证奇货可居。这对整个行业企业的经营理念有极大的误导,资质升级成了施工企业最大的战略,大量一二级企业忙于搞根本不符合企业战略、企业真实管理水平的信息化、收购自己根本不专业的设计业务,大量收购一二级建造师证,实在有些劳民伤财。而今后真正将起作用的提升客户价值、提升内功未受到足够重视,难以启动真正的转型升级,这恰恰是建筑行业近年很多问题难以好转的重要原因。

施工企业必须意识到,建筑业正逐渐从关系竞争时代进入能力竞争时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最为关键的任务。新的竞争阶段,必须重新审视企业战略和竞争策略,仍以资质升级为主导的话,极有可能得不偿失。

一二级企业如果还只在资质上着力,花费巨大资源在资质升级上,只不过在别人屁股后面追,远不是优势策略。事实上特级企业数量已经够多了,大型高端项目上已打的不可开交,新晋特级企业很难产生新的竞争力。企业为维护特级资质耗尽脑汁时,我们应该另辟蹊径,着力建设真正的品牌,通过获得客户认可和市场认可的品牌来代替资质证书。一个有价值的专业品牌对资质的依赖较少,甚至更容易通过与特级企业的战略合作来获得业务,而不是通过低价竞争,业务拓展速度可以更快。

一个成熟的行业,真正可持续的竞争力来自于品牌(客户口碑),来自细分领域的地位(是第一还是排不上位),来自成本控制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其它能创造客户价值、员工价值、股东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能力。一个特级资质的证书与这些价值创造能力,还有很远的距离。

大量中小型建企,甚至是特级建企,精力都应转到真正的能力竞争力建设上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为重要:

一是调整企业经营理念。有更高的企业愿景和企业目标,树立客户价值理念,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强大的团队。突破几十年来关系竞争力的局限,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在能力竞争力上取得突破。

二是聚焦企业定位,抢占细分领域领先品牌。今后一个阶段,中国建企的最大机会在于存量市场,存量市场战争的要诀在于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专注于细分领域,做到领域领先,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市场份额。企业要脱离前20年同质化竞争的模式,在一个聚焦点,做出差异化,进行垂直整合,扩大价值链。

三是建设强大的执行系统。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提升运营效率,提升供应链能力等等,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去做。

    做好这些事,聚焦是必须的,否则管理层没有足够的时间细化管理,提升专业能力。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是必须的,否则无法规模化复制,没有数据支撑也无法真正精细化管理。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