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企多元化与专业化PK——基于A股上市建筑企业财务数据

文|陈艳  鲁班咨询  分析员

建筑业的多元化与专业化模式,孰优孰劣?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资本经营和低成本扩张的诱惑和推动下,国内的企业掀起了多元化热潮,很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通过并购等不同的手段,向不同的领域拓展,形成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与此同时,有部分企业依然坚守主业阵地,精耕细作。多元化的战略,给部分企业带来了成功,同样也让部分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同样,并非所有的专业化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品牌,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目标。

专业化中的格兰仕、万科、格力,多元化中的通用等都成为大家乐意效仿的标杆。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孰优孰劣,长期以来成为产业理论与实务界讨论的焦点,结论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建筑行业的多元化与专业化现象

近年来,因金融危机,及国内外经济持续低迷,人工成本、建材成本、资金融资成本纷纷走高的背景下,持续多年高位增长的建筑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也开始下滑,建筑行业总体呈现“僧多肉少”的局面,部分施工企业开始转行,向上下游产业链,甚至在非相关行业寻找机会,以扭转主业经营颓势。

2012年部分上市建筑企业战略布局来看,非相关多元化的矿产,受到各施工企业,尤其是大承包商的青睐。如中工国际、上海建工、四川路桥分别收购矿业,作为收入来源之一。相关多元化的产业链中,地产同样受到大家的欢迎。虽然2011年至今,房地产面临史无前例的调控,依然没有阻挡大家进军地产业的步伐。龙元建设定位于“施工+地产”的双主营模式,中南建设将自身定位于由普通住宅向城市运营商开发,投资酒店和购物中心等,加快迈向商业地产的步伐。据悉,四大施工央企均涉足地产业。

此外,中铁建入驻水工市场,北新路桥、浦东建设等尝试“投资+施工”的业务模式等等。多元化在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行动中,较为普遍。

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坚守主业,聚焦专业化。江河创建聚焦于幕墙领域,金螳螂三十余载,打造中国装饰第一品牌。

  建筑业的多元化与专业化模式,孰优孰劣?

从根本上分析,多元化与专业化两种模式在经营特点,管理的方法和产品的领域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表1),那么这两种模式下,企业的绩效?企业的风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孰优孰劣,能否一拼高下?

本文将借助于鲁班咨询重点监测的51家上市建筑企业经营数据,从企业经营绩效与风险的角度,在实证的基础上,验证当前施工企业的多元化与专业化模式,哪一选择更加合理。


51家上市建筑企业中,剔除部分未披露详细产品收入的企业4家,剩余47家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公司,以第1大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划分专业化和多元化企业(如路桥公司,剔除投资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仅保留公路和桥梁工程业务收入;房建企业,仅保留房建承包收入等)。其中,11家公司第1大业务营业收入在95%以上;故将47家公司中第一大业务占比总收入最小的11家企业,认定为高度多元化的公司。

以主业突出度,选取高度专业化与高度多元化公司(营业收入:亿元)

                                                                                                                                                                                                                                             

 

公司简称

 
 

第一大业务

 
 

总营业收入

 
 

主业突出度

 
 

公司简称

 
 

第一大业务

 
 

总营业收入

 
 

主业突出度

 
 

江河创建

 
 

89.84

 
 

89.89

 
 

99.9%

 
 

新疆城建

 
 

12.32

 
 

25.87

 
 

47.6%

 
 

中化岩土

 
 

4.49

 
 

4.51

 
 

99.5%

 
 

成都路桥

 
 

18.60

 
 

39.40

 
 

47.2%

 
 

嘉寓股份

 
 

11.03

 
 

11.10

 
 

99.4%

 
 

上海建工

 
 

416.32

 
 

931.54

 
 

44.7%

 
 

精工钢构

 
 

60.46

 
 

60.87

 
 

99.3%

 
 

中南建设

 
 

58.17

 
 

130.35

 
 

44.6%

 
 

亚厦股份

 
 

94.94

 
 

95.77

 
 

99.1%

 
 

同济科技

 
 

10.20

 
 

23.28

 
 

43.8%

 
 

瑞和股份

 
 

13.30

 
 

13.43

 
 

99.0%

 
 

中国铁建

 
 

1958.52

 
 

4843.13

 
 

40.4%

 
 

广田股份

 
 

66.72

 
 

67.78

 
 

98.4%

 
 

中铁二局

 
 

84.77

 
 

211.12

 
 

40.2%

 
 

洪涛股份

 
 

27.81

 
 

28.42

 
 

97.9%

 
 

东南网架

 
 

12.70

 
 

33.51

 
 

37.9%

 
 

海油工程

 
 

120.62

 
 

123.83

 
 

97.4%

 
 

中国中铁

 
 

1702.97

 
 

4839.92

 
 

35.2%

 
 

四川路桥

 
 

242.22

 
 

249.30

 
 

97.2%

 
 

中国武夷

 
 

7.28

 
 

23.61

 
 

30.8%

 
 

金螳螂

 
 

131.52

 
 

139.42

 
 

95.0%

 
 

安徽水利

 
 

15.08

 
 

64.90

 
 

23.2%

 

利用总资产收益率(ROA)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体现企业的投资绩效和企业风险,核算11家专业化公司和11家多元化公司的投资绩效与企业风险。其中专业化公司的投资绩效5.8%,远高于多元化公司的2.6%;从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对比,专业化公司的企业风险2.6%,比多元化公司的1.8%略高。

1多元化与专业化公司的企业风险与企业绩效对比

2不同专业化程度的上市建筑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对比

从上述对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企业效率和经营风险对比,及所有上市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与总资产收益率走势,可以得到实证结论为,专业化企业的投资绩效大于多元化公司;企业的稳定性方面,多元化公司表现稍微好一些。

专业化的企业绩效为何高?

筑高门槛。从业务收入占比上看,江河创建是专业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其坚守于幕墙领域,公司一直致力于高端性能幕墙产品的研发设计,致力于幕墙制造与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为行业竞争者筑起了非常高的准入门槛;嘉寓股份,在幕墙行业中并未居于老大,但公司一直专注在铝合金门窗和建筑节能领域的高端市场,成为业内广泛认可的“节能门窗幕墙系统供应商”。

品牌溢价。建筑装饰行业,一直备受认可。在上市建筑企业中,装饰企业的盈利能力、内部管控、技术创新、品牌效应成为各大券商机构、业内媒体广受追捧的研究对象。此次11家高度专业化的企业中,金螳螂、亚厦股份、洪涛股份、广田装饰等四家企业在列。尤其是金螳螂,连续九年国内装饰百强第一家,公司一直专注于精装领域,不挂靠、不转包,重视内部精细化运营,专注铸就了“金螳螂”品牌,成功实现品牌溢价效应,竞争对手难以企及。

价格制定者。中化岩土、海油工程都聚焦于较小的细分市场。其中,中化岩土是我国强夯地基处理行业技术革新的引领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高能级强夯市场的开拓者;海油工程则是聚焦于海洋石化工程领域,一方面存在较少的同业竞争者,另一方面公司注重提升内部管理,注重盈利水平。作为细分行业的领导者,将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成为业务谈判中强势的价格制定者。

多元化的企业绩效为何偏弱?

上述主业突出度最低的11家企业,被认为是高度多元化的企业。投资无关业务、战略重点转向地产,或聚焦基建领域的企业,转向房建、市政领域,或从事“投资+施工”业务等等。存在共同的特征,即在主营业务不具备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当下建筑业总承包市场,特级、一级资质过多,同质化竞争严重,继而在主营业务领域,议价能力偏弱;而又将企业资源转投其他不熟悉的领域,若没有专业化的团队运营,资源利用效率必然偏低。

以“建筑+地产”为例,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大家都将房地产行业视为利润丰厚、甚至是暴利行业,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作为下游企业,眼睁睁看着上游地产商赚到高达30%的毛利率,而自己毛利率仅在10%左右徘徊,不眼红是不可能的,在此诱惑下,很多施工企业重新布局,做起了房地产开发。从一定角度讲,上下游的产业链,建筑业转向地产业无可厚非,但经专业研究机构研究发现,建筑业与地产开发,一个是轻资产、高周转行业,一个属于重资产、低周转行业,两者在金融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并不是在产业链上衔接,就一定可以产生协同效应的。

企业风险:专业化VS多元化

从实证分析结果得知,专业化的企业风险要略高于多元化企业。这也成为多元化支持者的理由,将虚拟金融市场上衍生而来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理论,运用到实体经济领域。

正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多元化由于行业范围大,资本、管理和人才被稀释,同时运营成本增加,降低了投资效率,但因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提升了企业的投资稳定性;而专业化则刚好相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若行业出现问题,则所有的鸡蛋都可能受损,业绩的稳定性必然大打折扣。

但,也有专家表示,多元化存在一损俱损的风险,原本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投入到不同的行业或领域,每一领域都难以做到最优,从“大鱼吃小鱼”的思维,多元化的企业,在多个领域非常容易被市场占有率高的专业化企业给吞并。

结语

有专家指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是依托核心竞争力。为何有些企业能够保持业绩增长的发展势头,有些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却是昙花一现,失败的关键在于没有核心的竞争力。被企业界称颂的GE,成为全球多元化企业成功的典范。有人总结GE多元化成功的基因,是其在战略层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制度和组织安排,如超业务的战略、控制型远景,实施末位淘汰的精英文化等。但曾经的GE,依然存在因部分瘦狗业务,而拖累到整体业绩的情况。

研究世界建筑优秀企业的发展路径,专业化企业能更快速成长,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才逐步多元化,并且在多元化的途中进行战略的适时收缩调整,体现归核化的过程,最终依旧回归主营业务,深耕细作。国内建筑业最典型的多元化失败案例,非中国中冶莫属。中国中冶,在此前的钢铁价格大跌中,做出多元化的抉择,除了是最大的建筑企业外,还经营矿产、做稀缺资源的开发,同时涉足地产。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2012年公司突爆巨亏,专家表示,多元化经营无法聚焦主业,正是中国中冶自己酿下的苦果。2013年年初的高层会议上,公司明确提出“要止血”,清理整顿亏损企业,“聚焦主业”。

从实证的分析,到案例的总结,我们认为,当前行业环境不佳,宏观经济低迷,各大行业面临洗牌,建筑业同样不例外。最先行动的企业将在重新分配市场蛋糕的机会中占得先机。聚焦于主业,在某一细分市场建立起较高的竞争门槛,是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尤其是资金较紧张,企业资源较困乏的中小型建筑企业最佳选择道路之一。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