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产业集中度最新研究

文|杨宝明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

贺灵童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分析员

摘要:我国建筑业产业集中度增速缓慢,处于过度竞争状态,且明显低于其他工业行业。比较中、英、日三国的建筑业产业集中度可以发现我国建筑业产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产业集中度是指特定产业的生产经营集中程度,是反映该产业市场结构的关键指标。一般来说,集中度高即表明该产业中少数大厂商拥有较大的市场支配能力,或者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垄断能力。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谢菲尔德对美国产业中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率进行的回归分析,证明集中度与利润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市场份额每增长10个百分点,利润率可以提高23个百分点。

建筑业市场集中度增速缓慢,处于过度竞争状态

绝对集中度是最基本的集中度指标,一般用行业集中率的方法来测定,即用在市场上规模处于前n位的企业的生产、资产、销售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资产、销售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的比重来表示,绝对集中度可以大体反映产业的竞争程度。

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数据》(ENR2005-2008年的中国承包商企业60强(TOP 60 Chinese Contractors)及我国统计年鉴数据,测算出我国建筑行业绝对集中度CR4 CR8 CR50,如表1,并根据表1绘制了2003-2007年中国建筑产业集中度的趋势图(图1)。从图1我们可以发现建筑产业最大的8家承包商(CR8)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14.92%一直增长到200617.68%,但这一比例在2008年又跌至了16.52%。这表明我国建筑产业度有所提升,但增长速度非常缓慢,每年只有一个点左右,甚至在2007年还出现了下跌的迹象。

数据来源: 2004~2008中国统计年鉴, 2004~2008 ENR中国建筑承包商60强。





 数据来源:2004~2008ENR中国建筑承包商60强。

参考日本学者植草益根据业内前八位的行业绝对集中度指标(CR8)对市场结构的划分(如表3),中国的建筑产业属于低集中度的分散竞争型产业,处于过度竞争状态。从企业数量上来看,截止至2007年,我国共有建筑企业34071家,具有一级以上资质的企业达到3106家。极低的市场集中度和众多的企业,带来了我国建筑业的激烈竞争,导致了整体行业毛利水平持续偏低。这与我国建筑业企业长年来一直存在利润率低,劳动生产率较低,行业进入壁垒低但竞争激烈的现状是吻合的。


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状况的市场集中度指标,常用洛伦茨曲线表示。洛伦茨曲线的横轴代表企业累计数量比例,纵轴代表产业累计比例。通过建立建筑产业洛伦茨曲线,可以反映建筑业市场企业规模差异程度。

由于统计资料的原因,我国产业集中度只能根据各资质级别企业的产值比重来测算。但考虑到我国企业资质的评定的主要标准之一为企业的规模,即企业资质级别基本上能反映企业的规模大小。表4为我国2002-2007年建筑业各资质级别承包商产值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2003-2007中国建筑统计年鉴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得到中国建筑产业从2002-2007年洛伦兹曲线图(图2)。由图可以发现从2002~2007年的洛伦兹曲线越来越远离对角线,这说明我国建筑业产业度有所提升,但从图中也可以发现200520062007年三年的洛伦兹曲线几乎重合,这说明近几年建筑业产业集中度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建筑业市场集中度低于其他工业行业

2004年中国建筑业市场绝对集中度与同期其他工业行业进行比较(如图3),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建筑业的产业集中度与其他工业行业存在着较大差距。说明相对其他工业行业,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更为混乱与激烈,行业盈利能力偏低。


     数据来源: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

我国建筑业市场集中度低于其他工业行业可以从建筑业与工业的产值利润率得到体现。图42000~2007年间我国工业产值利润率与建筑业的产值利润率比较,从图中可以发现建筑业的产值利润率虽然有所提升,但不到工业产值利润率的一半,这于建筑业产业集中度低下是不无关系的。


数据来源:2001~2008中国统计年鉴

  建筑业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从绝对集中度来看,根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数据》(ENR)统计的2008中国承包商企业60强(TOP 60 Chinese Contractors)、英国《建筑时刊》(Construction Journal)统计的2008年英国承包商企业100强(The Construction TOP 100)以及中英两国的统计年鉴数据测算出两国建筑业的CR4 CR8 CR20CR50,如图5。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大型承包商与英国间存在明显的规模差距,相比于中国,英国建筑业市场生产更为集中,具有能够左右市场能力和超大型建筑承包商。


虽然我国的建筑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外市场的合同额也在逐年上升,但与发达国家建筑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56分别为英国、美国近几年的建筑产业按企业规模的产值分布情况。如英国2006年仅有1人的企业规模占到了整个建筑企业的38.67%,规模在12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全部企业的0.03%,却贡献了6.03%的产值。

从相对集中度来看,图6是根据表456绘制而成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的曲线最远离对角线,即基尼系数最大,集中度最高。而中国2007年的洛伦兹曲线最贴近对角线,基尼系数远小于其它发达国家,产业集中度比较低。这说明中国的建筑产业集中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与2002年的美国与2006年的英国依然有着较大差距。

因此,无论是从绝对集中度还是相对集中度来看,我国建筑产业集中度与英美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建筑业市场集中度低,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竞争能力弱,也大大削弱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垄断下的局部高度集中化

根据美国《工程新闻数据记录》(ENR2008年的中国承包商60强,和国际承包商225强中整理的美国承包商60强及英国建筑时刊(Construction Journal2008的英国承包商100强,整理出中、英、美三国承包商60强的营业额分布表(表7),并根据该表绘制了中、英、美三国承包商60强的洛伦兹曲线图。


从表中,我们发现中国前6强的企业营业额占到60强的56.89%,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美国的34.46%和英国的40.40%;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60强中中国的集中度超过了英国与美国,这反映出我国建筑产业整体集中度不高的情况下存在着局部尖端的高度集中化现象。这是否就说明我国具有比英国、美国企业规模更大、实力更强、对市场更有支配力的超大型承包商呢?

我们看一下2007年中国营业额前六的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前六名企业均为大型国有企业,且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在铁路建设处于寡头垄断地位,中国水利水电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两大寡头之一,这些市场还处在行政封闭状态,外来竞争者不易进入。基于国家在铁路和水利水电方面的大规模建设投入,这几家企业的营业额必然很高。例如根据“十一五”规划,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将从2005年末的7.5万公里延长到2010年底的9万公里以上。其间政府对铁路的总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其中铁路基建将达到1.25万亿元。而这1.25万亿中的90%将由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瓜分。上海建工则处于地方行政保护下的市场,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大多大型基础设施、市场建设较易获得订单,市场竞争不充分,上海以外的合同额尚不够多。由此看出,市场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仅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因此这种局部尖端的高度集中化现象是行政垄断的结果,而非市场竞争过程中通过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企业管理能力而达到拥有对市场的支配能力。

  我国建筑业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分析

建筑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现在开始实行市场化的清单计价,表明建筑业正处于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市场诸多要素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相对落后。改革开放30年,我国建筑业仍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状态,产品定价依据政府定额,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淘汰机制,生产力低下的企业很难将其淘汰出局,市场集中度无法提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定额计价方式导致企业间的竞争依赖于关系竞争,通过处理好与政府间的关系以及与业主间的关系来争夺定单,而不是注重通过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另外,各地区行政垄断还较严重,市场不开放,地方保护盛行也是阻碍产业集中度无法提升的一大障碍。

建筑市场企业结构不合理。一是行业内大、中、小企业数量比例不合理。大型、特大型企业的数量过多,小型企业比例偏低,导致的竞争格局缺乏层次性,没有形成合理的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为依托,以劳务分包为基础的三层次承包服务、组织结构体系。二是行业内大、小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同层次、或相邻层次间企业竞争激烈。市场不成熟和企业家的不成熟,使大家热衷于做大而全,陷入恶性竞争,高利润的细分专业市场则发展不充分。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建筑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和行政管理过深。

建筑产业进入壁垒低。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产品价格定价依据是政府定额,而非市场竞争确定,使建筑业本身的规模经济优势不明显,经济规模壁垒低;建筑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以提供劳动为主,资本密集度低,基本上没有必要资本壁垒和绝对费用壁垒;建筑业与其他新兴产业相比,比较稳定成熟,技术进步缓慢,传统建筑业产品的施工生产技术和工艺并不复杂,进入普通领域的技术性壁垒很低。

从行业进入壁垒可以看出,由于建筑业产业规模经济不显著,使得建筑业产业内的大企业或联合企业的生成机制不强。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在于争夺市场上的订单,而市场上订单的确定又往往难以和企业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等形成直接关联,以上因素均造成企业间难以形成良性市场竞争机制,阻碍了市场集中度的提升。

  如何提高我国建筑业产业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差别化程度不高,进入壁垒低的市场结构,造成了我国建筑业供给问题严重过剩,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导致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阻碍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绩效的提高。因此,根据产业组织理论,要提高中国建筑业的产业绩效,必须调整建筑企业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转变职能,从行政干预到宏观市场调节。首先,政府要转变对建筑业的管理职能,要从以行业、企业为管理对象,转变到以行业、企业所从事的建筑活动为管理对象,向市场监管转变。其次,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调整市场良性发展。第三,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调节、监管和立法上来,进一步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使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贯彻落实到位。

强力推行清单计价方法,实行合理低价中标规则。定额计价的计划经济模式是中国建筑业长期得不到发展,进步缓慢最主要原因,清单计价、合理低价中标的全面推行,才会让中国建筑业正真正走上市场化道路,才能淘汰管理能力弱、成本高的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让产业进入良性发展期。然而这一进程非常困难,最大阻力应来自地方政府,3年前上海市定额站已撤消,而其他省市针对国家清单规范,设计种种对策,保留政府定额模式,以维护地方与部门利益,却延缓了行业发展。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市场。应根据世界通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现有的建筑业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修改或补充,形成与世界水平接轨的全国统一标准。废除数量繁杂的地方标准,改变地方割据的市场局面。规范市场,完善招投标等制度,逐步实现市场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化。建立诚信制度,为建筑业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假招标、假投标、围标、串标、商业贿赂等均与当前社会诚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关。为此,建议政府在建筑业率先进行建立行业诚信制度,明确建筑业企业的社会诚信标准,企业诚信记录和向行业、社会发布的方式,企业失信行为的处罚体制与机制等。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2002~2008.

[2] 英国建筑业统计年鉴2007http://www.statistic.gov.uk/

[3] 2002美国商业普查,http://www.census.gov/

[4] 2004~2008ENR中国承包商60.

[5] 范小琪. 江苏省建筑业产业集中度研究. 南京: 东南大学, 2006.

[6] 刘伟坤. 从发达国家的产业集中度看我国发展大企业的必要性.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6): 16-18.

[7] 李小冬, 关柯, 李忠富. 我国建筑业产业集中度实证分析. 建筑经济, 2001(6):3:5.

[8] 杨嬛, 李启明. 中国建筑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重庆大学学报, 2008, 30(5): 67:72.

[9] 吕炜, 高晶. 产业集中度与产业盈利水平关系的研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7, 25(2): 71-74.

[10] 李蔚,蔡淑琴.中国建筑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特区经济, 2003(10): 39-42.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