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又临

文|杨宝明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 首席顾问

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时间窗口,是死亡还是发展的机会,决定于企业家的思维。

进入冬天,寒意越来越重。

CPI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拐点显现,房价跳水,实体经济每况愈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剧增,宏观调控难以放松,中国经济寒冬来临已不可避免。

建筑业是第一个受惠于泡沫经济红利的产业,也势必成为第一个泡沫经济破碎打击的产业。现在应不是讨论冬天会不会来的时候了,而是讨论如何应对,反思我们的过去一直以来备受诟病的经营理念和后续战略的时候了。

原本建筑业的这场反思和产业变革已在2008年底有所启动,准备发动的当口,中国中央政府投4万亿救市的宏观决策顷刻改变了整个行业的走向:建筑业不存在冬天。宏观经济冬天来时,政府一定是以投资拉动内需,建筑业率先受惠。当前一轮制造业倒闭30~40%的时候,建筑企业数量却在大幅增加,市场集中度难以提升,产业进步就一定停滞不前。

当这一定向思维被行业企业家固化时,对行业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建筑业已成为超过11万亿规模的最大产业,我们消耗了地球每年森林砍伐量的49%,消耗了全球建筑用钢材、水泥50%的时候,我们的成本管理能力、精益建造水平、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却在不停的下降,行业发展难以持续。

落掉的课终究要补,而且是加倍的补。这一轮经济冬天对行业的打击,可能是相当的惨重。在开发商、政府业主支付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分包单位和供应商稍加逼迫,不少建企就会趴下,资金链已越崩越紧,破解也难有良策。

这样的一轮淘汰,对建筑业的长远发展其实是非常必要的,非常有益处的。当一个行业始终停留在关系竞争力时代,企业品牌、内在能力无法发挥太大作用时,这个行业的变革和进步都无从谈起。当死掉一大批企业,活下来的企业才会去深刻的反思:我为什么能活着?如何才能不死?如何才能活得更好,如何才能做强做大?

这样产业才会出现一个跃升!

中国建筑业的产业整合至今未有开始,个体承包项目经理还是最有优势的经营规模,这是行业落后的重要象征。这一轮经济寒冬,会让建筑业喊了10多年的转型升级真正启动,集约化经营、品牌经营会真正开始,信息化会有实质性的实施。从这一点讲,我们无论如何该用积极的思想迎接这一轮冬天的到来。

作为发展中国家、作为人均GDP排名100多位的国家,建筑业的机遇一定还有很多,如何可持续的发展自己,价值观、战略的重新调整,管理执行系统的提升,资源(人才、资金、项目)获取方式的创新才是长久之根本。

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时间窗口,是死亡还是发展的机会,决定于企业家的思维。

发表于《新鲁班》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