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紧日子

文|杨宝明 鲁班咨询 首席顾问

随着两会结束,2013年国家宏观形势和政策逐渐明朗,增速降低、转型发展是主基调,学过紧日子对建企来说日益重要了。

两会结束后的答记者问中,李总理明确了“三人只减不增” ,对财政的花费大幅收紧,其中即包括“不准政府新建楼堂馆所”。这样的新班子治国方略对建企意味着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宏观经济和生存环境压力都迫使我们必须放弃粗放的发展方式,PM2.5情形严重挑战高房价和盖房子的价值,全球资源不足以支撑中国建筑业的时候,盖房子并不只是资金问题。

要实现“中国梦”,发展是必须的,但发展方式须调整了,发展方式将会是绿色、低碳,低消耗,对建筑业来说,实现的途径是精细化。

新型城镇化会是经济的引擎之一,对建筑业来说,机会并不缺少。但不会再是过去简单粗暴的发展机会,建筑企业要认真应对和准备。大手大脚的过法不行了,会过紧日子,成本控制能力即精细的生产能力提升将是不争的选择。

总体上,经济增速和建筑业增速都会下调,建筑业增速从2010年的25%,到2011年的22%,再到2012年的15.6%,向下趋势十分明显。建筑业增量业务将快速缩小,业务竞争加剧和收款难度加大将会继续放大。建筑企业普遍活得不错的现象会出现变化,差的企业业绩下滑和被淘汰会增多,好的企业机会反而会增加,产业整合会逐渐开始。因此新的产业形势是机会和挑战并存,毕竟中国建筑业的存量蛋糕已15万亿,集中度很低的情况下,好企业继续高速增长完全可以。

新一轮的竞争,能力竞争权重加大,传统的关系竞争力竞争影响减小。能力竞争的展开将是多方面的:仅重视技术创新不够,战略能力、品牌运营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信息化能力等多项竞争力,将显示越来越强的作用,企业家应予以足够重视。

这意味着企业家要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研究战略、品牌、信息化,更高水平的成本控制体系建设。将现有的行业资源整合为我所用,做正确的事,非常重要。

譬如“十一五”这一轮信息化虽然不成功,但并不意味着建筑业信息化无法做、没有用,而是要换种方法,抓紧做。领先企业要承担创新责任,突破行业信息化的瓶颈,才能实现建筑业的项目精细化管理、企业集约化运营,才能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没有信息化的支撑,一切都是空谈,这是复杂的工程行业本质所决定的。BIM、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已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基础,完全可以找到方法成功实施,并创造巨大价值。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