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个省份加大推广PPP模式项目试点

|鲁班咨询整理

2015年地方政府基建投资面临着诸多难题,一方面财政收入下滑,另一方面基建资金受制压力增大。因此,引入民间资本大力发展PPP是地方政府的较好选择。

PPP模式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PPP直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也称“公私合营”,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的缩写。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社会资本建立伙伴关系来提供准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本质上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围绕某一公共项目的合作关系,PPP是一种制度设计,是一系列融资模式的总称。

目前,公共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包括BTBOTTOTPPP等模式。此前,国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较多的是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运营-转让模式)、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转让——运营——转让模式)。PPP包含BOTTOT,且三者很相似,三种模式的共同点在于:一是都涉及政府特许经营权转让;二是当事人类似,包括出资人、融资人、贷款人、担保人等;三是都是以项目运营的盈利偿还债务并获得投资回报。

PPP模式的一个典型结构是公共部门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订特许合同,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融资、建设及经营。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政府的财政困境。

1994年开始,我国PPP的发展走过了二十年,经历了探索、试点、推广、反复、普及五大阶段。目前在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典型的项目,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上海竹园污水处理厂为代表,这两个项目较好地体现了“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PPP三原则,财政部主推的也是此类项目模式。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PPP项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九成地方政府2015年工作报告提及PPP

今年地方政府基建投资面临着诸多难题,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下台阶带动财政收入下滑,另一方面,地方融资平台清理使得基建资金受制压力增大。因此,引入民间资本大力发展PPP是地方政府较好选择,也是今年地方政府重点工作内容。

PPP模式购买服务不仅是2015年地方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更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据统计,在已提交的31份政府工作报告中,至少有25份提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占比逾八成;至少有27份提及政府购买服务,占比近九成。






根据国家政策指引,当前地方PPP项目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医疗养老供水供暖供气、市政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网管改造等产业上。

推广PPP模式的三大优点

PPP模式关键在于引入私人部门承担公共品与服务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等的大部分工作,与政府直接提供公共品与服务相比,PPP有助于地方债务的治理。

PPP模式能缓解政府增量债务。私人部门承担项目融资大部分工作,以换取公共品与服务项目长期特许经营权,政府将部分债务转移至私人部门。

PPP模式能够消化政府存量债务。私人部门负责项目运营、维护,其比融资平台公司直接运营更有效率。政府部门虽需承担新建项目部分融资工作,杠杆增加,但因项目运营更有效率地运营所获得的正的净收益有助于消化存量债务。

PPP分散了部分风险。PPP在项目初期已实现风险分配,政府承担部分风险,减少了私人承担的风险,降低了项目融资难度,有助于项目融资成功。当项目发生亏损时,政府与私人部门共同承担损失。

2014年是我国PPP的探路之年,2015年将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资本践行公私合作的元年。地方政府下调经济增速与以基建为抓手稳定增长并行不悖,2015年基建投资仍是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2015PPP模式有望成为当下基建投资领域融资端的新渠道。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