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题 再解读 新思考 ——那个叫《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到底说了什么?

|鲁班咨询 分析员 琚艳芳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透露出什么信号?重点部署的工作会带来什么机遇?建筑企业必须认清新形势,积极布局,开创新未来。

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阐明了“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规划纲要表明了未来中国建筑行业的重要部署,或许为身处寒冬的建企指明了转型升级的方向。

关键数字

5.5%《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提高5.5%,低于经济GDP目标1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5%的增速目标无疑是综合考虑经济新常态、未来的经济形势、城镇化推进速度提出的,更切合目前我国目前的新常态。《规划纲要》整体内容更加科学务实、有力可行。建筑企业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心里准备,未来五年,竞争更加激烈,破产、倒闭可能会成为“常态”。建企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成本管控能力,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御寒。“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建筑业总产值及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长目标,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仅仅提出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长目标,表明相较于快速增长,国家层面更加关注有质量的增长。

53亿平方米。“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建住房面积累计达53亿平方米左右,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左右。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表示城镇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由1978年的6.7平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32.9平方米,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亿增长到2012年的7.1亿,2015年城镇人口达到7.7亿,可见,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不斐的成绩。2014年中国国务院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必须建设配套住宅才能满足我国城镇化的顺利推行。“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城镇新建住房面积为10.6亿平方米左右,2011年城镇新建住宅面积为9.49亿平方米,2012年城镇新建住宅面积为10亿平方米。

50%。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40%2012年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未来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使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此次规划纲要出提出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超过50%,足以看出政府推广绿色建筑的决心,此举将给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提供强劲引擎。

15%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目前,中国装配式建筑占比不到5%,我国将会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未来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力度将会持续加大。

机遇

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加大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改造力度,着力弥补薄弱环节。未来我国城市的地下管廊、轨道交通、海绵城市的投资势必会进一步扩大,预计接下来全国地下管廊将迎来建设高峰,市场海量,机会巨大。地下管廊、轨道交通、海绵城市地涉及工程建设、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不同行业,相关建筑企业可积极布局,介入相关领域,提前抢占市场份额。

综合管廊。国家大力推广综合管廊建设。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不低于50%的城市完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规模500亿的“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投资基金”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投融资论坛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研讨会上正式启动,该专项基金主要着眼于东部城市及西部省会城市管廊项目投资,拟聚集并整合地方政府、投资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加快中国城市综合管廊健康持续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

轨道交通。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指出,2016~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其中2016年项目131个,投资约2.1万亿元;2017年项目92个,投资约1.3万亿元;2018年项目80个,投资约1.3万亿元。以完善快速交通网、基础交通网、城际城市交通网为重点,推动形成国内国际通道联通、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功能完善、一体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更好发挥组合优势和网络效益。

海绵城市。持续推进海绵城市,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2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关于开展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311日,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要求各地抓紧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于201610月底前完成设市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按程序报批。规定指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提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明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目标并进行分解;确定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

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标准逐步提升,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行业科技支撑作用增强。建筑行业发展重心将由房屋施工向更多元化的建设领域转变,这也给中小建筑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绿色建筑。近几年,在国家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引导下,各地纷纷推出绿色建筑相关规范条例,扶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今年3月至9月,广东和山东也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政策与产业条例,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和城市住区环境的改良, 特别是在我国新区/新城和中心城区的建设,成为重要的建筑形式。3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2016年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计划》,提出:加强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大力发展运行阶段绿色建筑,全省年度新增绿色建筑面积3600万平方米以上;9月,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5部门印发《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提出:今年起,山东省县级及以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到2020年,新增绿色建筑2亿平方米以上。此前,政策对绿色建筑还只是倡导、鼓励,今年起,政策明确发布绿色建筑的目标,开始强制全面推广。

装配式建筑。91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此外,会议还明确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重点,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随着相关政策逐步推进,装配式建筑会发挥出巨大潜力。在中国,装配式建筑处于起步阶段,即使《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15%,从市场占有率来说,离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远。日本的轻钢结构工业化住宅约占工业化住宅80%左右,瑞典80%的住宅采用“通用部件”;美国住宅建筑市场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几乎达100%。面对经济下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适应和迎合装配式建筑的需求,或许是设计院、施工企业转型的一大契机。

保障性安居房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持续实施,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城镇住房建设稳步推进。“十三五”时期,全国开工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2000万套,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建住房面积累计达53亿平方米左右。保障房建设与城镇新建住房要求无疑保障了未来房建领域施工企业的订单数量,施工企业必须提高竞争力,才能抓住这一机遇。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