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信息化危机

文|杨宝明 博士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

特级资质信息化标准的实施为建筑业提前启动了信息化进程,然而行政引导却催生了“信息化危机”。要实现信息化的突破,尽快寻找正确的信息化道路方为上策。

520杭州“第六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高峰论坛”上,有专家谈到特级资质信息化标准对行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时表达了一个相当乐观的观点:特级资质信息化标准的实施将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建设提前了5~10年。笔者深不敢苟同,深以为行业主管部门和信息化建设者当前更应有危机意识,否则误判形势,不尽快回到信息化合适轨道上,难免使建筑业信息化进程进入更为曲折的道路。虽然提前了5年动手,但由于实际效果的不理想导致行业对信息化价值的错误判断,完全可能因此将行业信息化进程推迟5~10年。

  现实令人忧虑

  不可否认,因特级资质信息化标准的实施,让很多原先没有信息化意识的企业提前启动信息化工程,也推动了一批企业家开始关注研究建企信息化。在整个行业对建企信息化的市场推动力不强的情况下,行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往往比较大。如果运用得当,效果可以不错,如前些年建设部推动的设计院“甩图板”信息化运动就相当不错。但本轮特级建企信息化标准的实施,由于标准不够成熟,效果不尽人意。据2008年底中施协的摸底调查和鲁班咨询调研表明,有大量的特级建企信息化的目的仅为了过特级资质。目的性非常明确,没有同时为提升管理做信息化的打算,导致低投入、填假数据盛行,特别是行业一批不太成功、投入产出不理想的项目出现时,为很多企业家错误的信息化理念提供了佐证:建企信息化是搞不成的,信息化投入产出是很低的,应对一下资质审批就可以了。

  当这样的观念一旦成为企业家的普遍意识,建筑业信息化危机就不可避免出现。想提前信息化进程5-10年的愿望有可能导致退后5-10年,要引起主管部门、企业、信息化厂商的足够重视。

  危机现象根源

  一是特级建企信息化标准导向有偏刚开始时,该标准被普遍解读为带着砍掉一大批特级建企的主要使命,而不是提升企业管理。过特级标准成为厂商和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共同交集,信息化对企业提升管理和竞争力的实际价值被搁置一边,为过资质在做大量于管理提升无益的工作,引起企业基层的反感和阻力。

标准不完善之处在于:体现其他行业的ERP经验较多,体现建设行业信息化本质与规律不够。建设行业信息化本质规律现在已经逐渐明晰,就是:工程项目基础数据的信息化、自动化必须先行一步,特别是BIM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数据管理、算量、共享等)是非常关键的。这是企业级ERP实施的基础,而“标准”至今没有体现这种行业本质和规律,因而没能正确引导行业信息化正确方向,导致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低,投入产出低。目前已上的ERP系统因缺乏关键项目基础数据(量、价、消耗量指标)的支撑,普遍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有的甚至成了空中楼阁,严重挫伤了企业信息化的积极性。若“标准”的引导能循序渐进,先推动BIM技术和基础数据信息化的实施,可以很快让建企获得较高投入产出回报,信息化积极性将大幅提升,行业信息化之路可以进入良性循环。

  二是建企信息化的市场动力还远不足够。虽然当前建企企业家感到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利润极度微薄,大家都在找出路。但一般都在多元化、搞房产投资上着力,并未在建筑业主营业务上下功夫。这种状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企的市场真实压力并不足够大。2009年全球百年一遇的危机,中国建筑业取得23%的高增长。其他行业大量企业倒闭的同时,没听说哪家建企关门了。大家日子不好过的同时,其实管理再差也都很难死掉,这才是行业真相,这种状况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压力来推动企业变革和信息化。建企变革和信息化将引发权利重分配,是非常得罪人、有难度的,企业没有生死存亡的压力一般不可能发动,这是一种行业现实。

  三是建筑信息化本身难度决定了容易遇到危机。建筑业信息化与制造业、连锁、银行等行业有明显不同,要难很多:建筑业的产品是不标准的,单个产品数据是十分复杂且海量的,作业工艺流程每个工程是不一样的,作业地点是流动的,项目团队是临时的。这些行业信息化本质和规律认识不够,信息化危机就难以避免。近十年的建筑业信息化实践告诉我们:项目基础数据(量、价、消耗量指标)的信息化、自动化是当前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建筑业信息化的本质和规律。

  对策

  国内建企近年不取得信息化建设上的突破,5-10年内会有生存之虞,并非危言耸听。无论是行业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应尽快找到正确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一是主管部门的标准制定要广泛调动行业智慧,找到行业信息化规律,让标准的导向符合行业信息化的本质。即在标准中强调BIM技术应用和工程基础数据信息化要求,从没有或可选项调整为高权重的必选项,符合规律的“标准”可推动行业信息化加快成长,否则或成“拔苗助长”。

  市场的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建立是政府部门关键任务,靠行政审批效率不会高。开放、国际化和透明的市场环境,让企业有更大变革压力和动力,而不是让企业钻营于资质审批,是主管部门重大课题,有好的市场机制,行业信息化步伐自然大幅加快。

  二是厂商必须从眼前抓单子,以过特级资质为抓手要转到客户价值上面。否则很容易将市场做死,大家都会没生意。一个大型建企的ERP项目100多万甚至70多万,难免会使市场恶性循环。

  三是企业信息化意识必须提升。低碳经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对信息化须有清醒认识,只要按合适方法,有较大投入的建企一定会有大的回报。多元化、搞房产很难成为我国建企可持续战略,建筑主营业务大为可为,长期高速增长的产业规模,低集中度的发展机遇,粗放管理隐含的利润空间是我们抓主业的理由,企业变革和信息化先行一步在竞争能力的提升上会有相当大的效果。

发表于《建筑时报》

关注官方微信